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人才引进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4-20 来源:网络
(新乡市出台引进人才留新创新创业若干政策)
近日,新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新乡市引进人才留新创新创业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分为人才认定、租房(购房)保障、生活补贴、技能提升(大赛获奖)补贴、中介机构引才奖励、“一站式”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保障等5部分12条内容。
第一部分为实施企业自主认定人才模式。一是试点确定程序。由市委人才办统筹协调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审核备案企业自主认定试点单位名单。二是人才认定标准。分为国际一流人才(A类)、国内一流人才(B类)、省内一流人才(C类)、青年拔尖人才、急需急缺人才(D类)。三是管理机制。对发生丧失或违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工作渎职失职等行为的人员,取消其相应人才分类认定资格及相关待遇,纳入个人失信记录。四是评估机制。每年对自主认定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对未能发挥试点作用或未达到试点单位设立条件的取消自主认定试点资格。
第二部分为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一是设立“青年驿站”。对新乡市“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两大未来产业”领域企业引进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咨询、人才交流等综合服务。二是给予租房补贴支持。按照A类、B类、C类、D类人才在1年内分别享受租房补贴。对在新高校毕业1年以内高校毕业生留新就业创业按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预备技师)在1年内分别享受租房补贴。三是给予人才公寓入住支持。四是给予购房补贴支持。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其本人或配偶在工作单位所在县(市、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按照类别可申请一次性购房补贴。
第三部分为实施引进人才保障性政策。一是给予生活补贴支持。1.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暂时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到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见习单位申请就业见习,按月领取生活费,标准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2.已就业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到新乡市企业就业的青年英才(E类人才)等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按学历层次三年内分别享受生活补贴。3.全职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设立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补贴经费,全职在站博士后,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补贴10万元。二是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对在新高校毕业生留新自主创业的和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及在校生留新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可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三是给予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支持。按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高级技师等类别,发放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技能提升培训等补贴。四是给予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资金奖补。对在世界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类大赛、省级一类大赛、市级一类大赛获奖选手及其专家教练团队按照相应标准给予奖励。五是给予用人单位引进高技能人才支持。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引进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等高端技能人才。对新乡市引进省外优秀高技能人才的企事业单位,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
第四部分为实施中介机构引进人才奖励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猎头等相关业务)为新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按照介绍引进人才类别分别给予资金奖励。
第五部分为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高新乡市政务服务大厅(市民中心)“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服务水平,畅通“一窗受理、一口受理、一事全办、并联办理、全市通办”等服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专业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人才线上服务水平,强化“一网办理”服务功能,将涉及科技、工信、人社、住建等部门的人才服务事项,纳入新乡政务服务网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办。
本次出台的《若干政策》从实施认定人才、人才安居保障、引进人才保障性政策、对引进人才中介机构的奖励政策、“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升级等五大方面对人才引进工作全面优化、系统升级、集成创新,涵盖各层次、各领域、全周期的闭环链条,更加有利于引才聚才。
本次出台的《若干政策》体现了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凸显人才集聚效应,人才效能将更有效发挥,为新乡市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在全省位次“进五争四”的目标,“两地三区一枢纽”战略定位更加凸显(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幸福生活共享区,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为打造“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业创新格局,为新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新乡市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人才支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